苯乙烯国标号
苯乙烯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涂料等领域。为了确保其生产、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环保性,我国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本文将详细解读苯乙烯国标号,帮助读者了解其在生产、运输、使用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一、苯乙烯国标号概述
苯乙烯国标号,即《苯乙烯》(GB 16179-2006),是我国针对苯乙烯生产、使用、储存和运输等方面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于2006年发布,并于同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二、苯乙烯国标号的主要内容
-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苯乙烯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储存和安全运输。
-
技术要求:苯乙烯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 (1)外观:透明、无色液体; (2)含量:苯乙烯含量应≥99.5%; (3)密度:苯乙烯的密度(20℃)应不大于0.91g/cm³; (4)粘度:苯乙烯的粘度(25℃)应不大于0.36mPa·s。
-
试验方法:本标准规定了苯乙烯的试验方法,包括外观、含量、密度和粘度等项目的检测。
-
检验规则:苯乙烯应按照本标准规定的检验规则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包括外观、含量、密度和粘度等。
-
标志、包装、运输、储存:苯乙烯的包装、运输和储存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确保产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不发生泄漏、污染和火灾等事故。
三、苯乙烯国标号的意义
苯乙烯国标号的制定和实施,对我国苯乙烯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规范了苯乙烯的生产、使用和运输,降低了生产、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它促进了苯乙烯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提升; 它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苯乙烯对环境的污染。
苯乙烯国标号的制定和实施,为苯乙烯行业提供了安全、环保、规范的生产和使用标准。了解和遵守苯乙烯国标号,有助于保障生产、使用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促进苯乙烯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