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松香 > 脆性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塑化研究

脆性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塑化研究

aaron2024-12-12 19:52:41松香20
热塑性弹性体

  )基材料中通过调制反位缺陷诱导形成高密度/多样化的微观结构,实现了材料从脆性至塑性的转化,并将塑性热电材料的室温热电优值提升至约1.0。日前,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

  在室温下,无机非金属材料通常表现为脆性,难以像金属一样精准加工,且易突然断裂造成灾难性失效。目前,具有本征塑性的块体无机非金属材料种类较稀少,且热电性能远低于经典的脆性材料。理论上,当无机非金属材料中同时存在两种及以上的高浓度本征缺陷时,缺陷间的相互作用、聚集和移动可能在材料内部引入高密度/多样化的微结构,有望实现材料的塑化。

脆性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塑化研究

  Bi2Te3基材料是室温区域最好的热电材料,但是,它们通常为脆性。由于Bi和Te相近的原子半径和电负性,Bi2Te3基材料中易形成高浓度的本征缺陷,进而诱导形成高密度/多样化的微观结构来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

  研究团队利用温度梯度法制备了化学计量比精确调控的Bi2Te3块体单晶,它展现出优良的塑性变形能力。透射电镜表征发现Bi2Te3单晶中存在由BiTe和TeBi反位缺陷转变而成的高密度/多样化的微观结构。研究团队利用分子动力学计算揭示了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证明这种微观结构是Bi2Te3单晶发生塑化的重要原因。

  研究团队发现,塑性Bi2Te3单晶具有优异的热电性能,室温功率因子和热电优值远高于已报道的塑性热电材料。他们通过固溶Sb调控载流子浓度,在保持优良塑性的同时,将室温功率因子和热电优值进一步提高。

  最后,研究团队选取塑性Bi0.8Sb1.2Te3单晶和Ag2Se0.67S0.33,分别作为p型和n型热电臂,制备了8对具有Y型结构的柔性热电器件。在19℃的环境温度下,将该器件佩戴于人体,获得的器件最大归一化功率密度为2.0 μWcm-2,远高于基于其他塑性热电材料的器件。

  该研究不仅开发出一种新型高性能塑性无机热电材料,还提供了一种将脆性材料转变为塑性材料的有效策略,为脆性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塑化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能源与气候管理讲坛第1期丨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教授:低碳能源经济转型的管理科学问题

热塑性弹性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AI创作、互联网收集,请查看免责申明

本文链接:http://www.wvchemicalgroup.com/post/28523.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