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丨GDP突破千亿元大关!普洱经济发展质升量增
10月29日,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普洱专场在云南海埂会堂召开,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全力打造普洱茶、普洱咖啡、普洱牛油果三张名片,2000吨有机茶精深加工项目投产,普洱茶“第一股”澜沧古茶在港交所上市。全国咖啡产业领域唯一的市场监管总局技术创新中心投入使用,咖啡生豆精品率、精深加工率分别达30.52%、29.04%。孟连县成为全国最大的牛油果种植基地。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林板家居和林浆纸产业集群加速构建,华誉家居、云迹纸业和云景飞林40万方轻质刨花板等项目建成投产,金通绿色林板家居产业园60万方高质量板材项目开工。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蓄势赋能,全省首个钠离子电池材料生产及电芯和储能装备制造一体化项目即将投产,深圳天锂、海博思创等项目建设提速。
加快旅游城市建设,主动融入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升级版,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独特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吸引八方来客。景迈六时、亚太森林组织普洱基地、小熊猫庄园等高品质酒店投入运营,栖云国际生命养护中心赋能康养旅居新模式。建成茶庄园31个、精品咖啡庄园20个,南岛河咖旅庄园聚链成群,“中国咖谷”初现雏形,“千年茶韵·一城咖香”的城市名片正在精彩呈现。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分层分类精准帮扶,注重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监测对象累计消除风险1.86万户6.22万人。
将65%的中央和省级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引培农业龙头企业454户,规模化、标准化推广特色种植600余万亩,有效带动农业提质、农民增收。
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落地,搭建零工市场、阿里巴巴数据标注中心等就业平台,带动57.97万人就地就近就业,孟连牛油果产业“334”利益分配机制、澜沧沪滇协作订单式就业培训等做法得到省委肯定。
聚焦“一圈一带三廊道多庄园”布局,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思茅区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市农村生活垃圾设施覆盖率、卫生户厕覆盖率分别达97.4%、77.41%。
从严从实抓好生态环保反馈问题整改,空气优良率达99.4%,国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7.1%,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3年为优。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亚洲象和哀牢山国家公园创建加快推进。深入实施“绿美行动”,全市绿地率40.6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5平方米,出门见绿,随处见景。大力探索“绿色+”发展模式,建成1个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8个国家级绿色工厂和12个省级绿色工厂。景东县、景迈山成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6个县(区)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宁洱县入选国家林业碳汇试点,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完成放贷,景迈山碳足迹核算和咖啡、坚果等碳票项目稳步推进。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聚焦集体林权、教育科技、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用小切口举措撬动全面改革。
坚持政企双月见面会机制,推行市长、局长接访接诉和纾困主管、政策专员助企等措施,1—9月,净增“四上”企业91户,经营主体总量达33.5万户。市、县(区)党政“一把手”带头招商,今年以来,新签订500万元以上产业投资协议156个,引进省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76.7亿元,增长24%。
围绕中老铁路沿线开发,统筹口岸、物流、园区建设,中老铁路“两段一基地”落户普洱,普洱段累计运输旅客1399.8万人次、运送货物326.5万吨。推动孟连口岸转新开放为国家级口岸,龙富口岸开工。普洱咖啡和酵母产品出口澳大利亚、德国等52个国家和地区。1—9月外贸进出口总额55.1亿元,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加速转型。普洱学院成为首批云南国门大学建设试点高校。
厅市共建“创业之城”,市创业孵化园、那柯里、白沙坡等7个城乡创业示范点投入运营,创业主体达2500余家、带动就业6000余人,“普洱咖啡师”“西盟佤山歌舞者”成为国家级劳务品牌。
教育综合改革和“健康普洱”扎实推进,综合医院国家级重点专科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实现零的突破,市域内医疗、医保和公共卫生数据完成共享,“组团式”帮扶为普洱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教育、医疗人才队伍。
“社区共享伙伴”走出基层治理新路径,思茅南屏派出所荣获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统筹发展和安全,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江河上下游防汛联动机制在全省推广。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和完善城市功能布局。主动融入滇西大环线建设,围绕“千年茶韵·一城咖香”城市名片,紧扣资源禀赋和发展目标,印发实施守护旅游金字招牌实施方案、文旅强市三年行动等工作方案,编制,明确中心城区城市性质为旅游城市,依托生态环境禀赋,遵从自然山水和历史文脉,构建蓝绿嵌合、山水融合的城市空间。
二是坚持抓项目建设,旅游基础不断夯实。完善中心城区基础设施配套,完成市政建设项目18个,投资39.4亿元;谋划储备云翠域美高品质度假酒店、澜湄第一港旅游度假区等招商引资项目33个。签订西盟龙潭盛景文化旅游商业街、宾弄赛嗨孟连农文旅示范园等项目30个,协议总投资52.07亿元。重点打造思茅区月光小区、老街片区、南部咖啡庄园集群,加快推进建华广场、象山国际、1735文旅商业街区等项目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87亿元。
三是坚持业态创新,旅游产品日益丰富。新创建3A级以上景区22个,国家和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3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个、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8个、省级非遗工坊3个。普洱入选国家文旅消费试点城市,3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太阳河森林公园获评全国探险旅游精品景区,墨江县乡村旅居“曼海模式”得到省委充分肯定。
四是坚持培育景迈山等文旅IP,综合效应持续释放。积极培育生态康养、旅居休闲等业态,推出“周末游”“文化游”“研学游”等线个,景迈山秘境茶旅体验活动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特色活动典型案例。2023年9月以来,景迈山共接待游客40.2万人次,同比增长33.52%,实现旅游收入3.38亿元,同比增长184%。
五是坚持以活动引流,旅游市场热度攀升。依托普洱绝品文化底蕴、绝美民族风情、绝色生态画卷、绝有特色产业,持续举办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等节庆,市场化的方式举办牛油果、百草根、咖啡等原产地民俗活动及特色物产推广活动。承办2023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普洱专场和“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主会场活动,有效构建了良好的消费场景,全市旅游人次、旅游花费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一是做好一个规划,打造旅居普洱特色牌。立足普洱实际,以县域为单位开展旅居资源盘点分析,充分挖掘普洱自然、文化、历史等资源优势,按市场化的原则,着力打造多元化、特色化旅居产品。
二是推出一批典型,下好旅居普洱先手棋。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农文旅融合,打造一批乡土特色旅居示范村;利用城镇周边资源,盘活低效房产,文商旅结合,打造一批城镇生活旅居示范点;立足普洱独特的气候、生态和文化优势,重点推出一批有影响、可复制的旅居典型。
三是培育一批主体,激活旅居普洱源动力。坚持“内培外引”,积极引进有实力、有情怀的旅居企业,支持有条件的村镇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开发运营旅居项目,培育一批具备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的旅居行业领军企业。
四是制定一套政策,实现旅居普洱有保障。建立推进旅居普洱工作机制,强化涉旅部门协同配合,积极探索资金支持、金融服务、医疗保障、人才引培、精准营销等方面政策措施,为旅居普洱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记者: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即将满三年,普洱市在抢抓中老铁路开通机遇,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取得哪些成效?下一步将如何围绕抢抓中老铁路沿线开发重大机遇,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至今年9月末,中老铁路普洱段累计发送旅客697.93万人次,到达旅客701.9万人次;累计发送货物164.2万吨,到达货物162.27万吨。
综合物流体系加快构建。开工建设普洱现代物流产业园,构建“1+3+N”物流体系,提升物流、口岸、园区联动联运水平。全市在建物流园区及基地项目23个,总投资133.1亿元。宁洱货运站已成为中老铁路木制品及咖啡运量最大的货运站。
沿线产业开发提档升级。聚焦“三大经济”,谋划推动产业投资项目30个,总投资144亿元。安琪酵母、金客隆咖啡、森洁医疗、年产40万方轻质超强刨花板等一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
市场主体培育行动走深走实。2024年1—9月,全市新签订500万元以上产业投资协议156个,协议总投资119.42亿元;全市实有经营主体33.5万户,同比增长15.98%。
外贸结构调整持续优化。率先在全省实现砂仁、胖大海、干姜进口,银矿、稀土进口同比增长32%、27.4%;咖啡、酵母出口同比增长390.3%、327.1%,首次实现自营出口酵母至坦桑尼亚、苏丹、巴西等32个国家,咖啡出口以色列、阿联酋等中东国家。
下一步,普洱市将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以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为依托,全力将普洱打造成为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窗口。
一是狠抓集散能力建设,构建联动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便捷高效、通达内外的多式联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主动融入和衔接昆明、广州、上海等物流集散中心,依托沿线园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建设普洱茶、咖啡、预制菜、林板家居等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二是优化沿线经济布局,推动产业迭代升级。围绕中老铁路沿线产业总体布局,加强沿线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林业等重点产业。依托中老铁路客运量,以景迈山申遗成功为引爆点,开发更多高端旅游产品和精品旅游线路,力争今年旅游花费实现600亿元以上。
三是以项目支撑沿线开发,做实沿线项目建设。坚持稳存量、扩增量两手抓,加强调度及专项调研督导,协调解决沿线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加快双江至澜沧高速、临沧至普洱铁路、黄草坝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
四是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推进落实全国通关一体化等重大改革,加快龙富口岸建设,推动勐康、孟连口岸扩大开放,以“边贸+加工”为主导提升孟连边合区建设。持续扩大咖啡、酵母、松香、蔬菜等出口,推动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