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五大主力之首”
1937 年 9 月 1 日,第七十四军于上海正式组建完成。其编制由王耀武麾下的第五十一师(下辖周志道的一五一旅、李天霞的一五三旅)与俞济时所率的第五十八师(包含吴继光的一七四旅、邱维达的一七二旅)整合而成,俞济时担任军长一职。彼时,全军共编有 8 个团,兵力达 2.1 万人,军容整肃,士气高昂,就此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程。
1938 年 7 月,第七十四军投身德安战役,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他们勇猛地攻占了张古山,随后又在万家岭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激战。此役,日军第一〇六师团遭受重创,几乎被全部歼灭,第七十四军由此声名远扬,其英勇无畏的作战表现令国人振奋,也让敌军胆寒。
时间来到 1939 年 6 月,俞济时因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风范,升任第十集团军副司令兼第八十六军军长,第五十一师师长王耀武则被擢升为第七十四军军长。此时,第七十四军的编制有所调整,下辖第五十一师,由李天霞担任师长;第五十七师,师长为余程万;第五十八师,师长为廖龄奇。
1941 年 3 月,第七十四军再次奔赴战场,参与上高会战。在这场会战中,全军将士浴血奋战,凭借顽强的斗志和出色的战术配合,取得了辉煌战绩,荣获国民政府颁发的第一号武功状以及象征着最高荣誉的“飞虎旗”,从此“抗日铁军”的美誉不胫而走,成为了全国军民心目中的英雄之师。同年 9 月,第七十四军又马不停蹄地投身于第二次长沙会战,继续在抗日战场上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1943 年 11 月,常德会战爆发,第五十七师师长余程万率领 8000 名英勇的战士坚守常德城长达 16 天之久。在这 16 个日日夜夜里,常德城硝烟弥漫,战火纷飞,但第七十四军的将士们毫不退缩,顽强抵抗,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1944 年 1 月,军长王耀武因战功赫赫,升任二十四集团军司令,施中诚接任第七十四军军长一职。此时,第七十四军下辖三个师:第五十一师,师长为周志道;第五十七师,师长为李琰;第五十八师,师长为蔡仁杰。尽管将领有所更替,但第七十四军的战斗精神依然昂扬,继续在抗日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1945 年 5 月,第七十四军在雪峰山战役中再度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给予日军沉重打击,凭借出色的表现,再次荣获两面“飞虎旗”,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抗日军队中的卓越地位。同年 8 月,日本宣布投降,第七十四军肩负着国家的荣耀与使命,空运至南京接受日军投降,并承担起南京的守备重任,故而被人们称为“御林军”,成为了这一重大历史时刻的见证者和守护者。
1946 年 5 月,张灵甫升任第七十四军军长,开启了该军的新篇章,然而此时国内局势已发生巨大变化,第七十四军也面临着新的历史抉择和挑战。
第十八军第十一师师长彭善紧急致电军长罗卓英,言辞间满是急切与凝重:“自投身罗店防御战以来,我部经历了一场又一场残酷的血战,现今第十一师的兵力已在与日军的激战中消耗大半,亟需支援!”
罗卓英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向陈诚请示应对之策。陈诚略作思忖后,果断下达指令:派王耀武的第五十一师紧急增援罗店。彼时,第五十一师刚抵达上海,尚未经历战火洗礼,犹如一支朝气蓬勃的生力军,充满了战斗力和斗志。
第五十一师此前一直集中于陕西南郑、洋县、西乡地区,进行着紧张有序的休整训练。接到军委会驰援上海的紧急命令后,即刻踏上征程。部队迅速从宝鸡火车站登车出发,沿着铁路线,一路经西安、洛阳、徐州,向着浦口疾驰而去,随后渡过长江,转至京沪铁路,最终在安亭下车,原地待命,时刻准备投入战斗。
然而,这千里行军之路却充满了艰难险阻,危机四伏。部队刚刚抵达宝鸡车站,日本飞机便如鬼魅般在列车上空盘旋侦察,其嚣张气焰令人愤慨。当列车行驶至浦口,准备渡江前往下关时,更是遭到了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一时间,爆炸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幸运的是,由于夜间实施了严格的灯火管制,使得目标不够明显,日军投下的炸弹大多落入了江中,部队虽有惊无险,但也深感日军空袭的威胁。
当部队在苏州火车站的补给站停留,领取新兵器和新装备时,又一次遭遇了敌机的轰炸。剧烈的爆炸声响彻四周,苏州车站的房屋在轰炸中轰然倒塌,化作一片废墟,场面惨不忍睹。但第五十一师的将士们并未被这些困难吓倒,他们怀着坚定的信念和保家卫国的决心,继续前进。
1937 年 8 月 24 日晚,第五十一师各旅团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按照既定计划顺利抵达安亭车站。然而,战士们尚未得到片刻喘息之机,便接到了淞沪战区指挥部下达的紧急命令:迅速增援驻守罗店的第十八军第十一师,投入到更为激烈的战斗中去,续写他们英勇无畏的抗战篇章。
此时的罗店已然落入日军之手,第十一师虽多次发起勇猛的反攻,然而均未能成功夺回阵地,部队遭受了惨重的伤亡,无奈之下,师主力只得退至施相公庙东西沿线,苦苦等待援兵的到来,期望能借此扭转战局。
第五十一师临危受命,接过施相公庙阵地后,迅速且有条不紊地展开备战行动。全师上下齐心协力,全力投入到挖掘工作中,旨在构建起带有掩体的坚固堑壕,并限定在三天之内完成这一艰巨的作业任务,以增强阵地的防御能力。在兵力布置方面,采用了纵深疏散的配置方式,如此一来,既能有效避免敌人的集中打击,又能保证在不同地段都有足够的反击力量。同时,巧妙地运用高射机枪构建起严密的对空火网,以此来遏制敌机的低空侵扰,为地面部队的作战提供相对安全的空域环境。此外,对于阵地和部队,都进行了精心的伪装,使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尽可能地隐蔽自身行踪,从而在战斗中占据有利的隐蔽条件,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部队初到罗店,对日军的兵力部署、作战习惯等情况几乎一无所知,犹如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团长邱维达经过深思熟虑后,果断决定采取夜袭日军的行动策略。此计一方面是为了暗中侦察日军的实际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另一方面,则是期望能通过突然袭击,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给予其沉重的打击,从而提升部队的士气和信心,为后续的战斗奠定良好的开端。
夜幕深沉,万籁俱寂,第三营营长胡豪率领预备队以及两个加强连,如暗夜幽灵般朝着日军据守的罗店南侧阵地悄然进发。果不其然,日军毫无防备,除了寥寥几个站岗的哨兵,其余士兵皆在梦乡沉睡。突袭部队如猛虎扑食般冲入日军阵地,瞬间枪声大作,步枪、火炮等各式武器火力齐开,火舌肆虐,照亮了夜空。
日军从睡梦中被惊醒,匆忙抓起武器,在慌乱中盲目射击,阵脚大乱。然而,日军的预备队反应迅速,很快赶来支援。他们见突袭队人数有限,便迅速围拢上来,试图将其一举歼灭。
胡豪见状,深知不可恋战,果断按照预定计划,指挥部队边打边撤,巧妙地将日军预备队引向第五十一师的阵地前沿。日军预备队因知晓第十一师此前反攻失利且遭受重创,故而有恃无恐,紧紧追赶而来,不知不觉便逼近到距阵地前仅二百尺的位置。
此时,突袭部队突然停住撤退的脚步,迅速展开就地反击。这突如其来的反击让日军预备队顿时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他们前进担心遭遇我方精心布置的埋伏,遭受重创;撤退又心有不甘,不愿放弃这看似到手的“胜利”。
就在日军犹豫不决之际,只听一声清脆的枪响划破夜空,邱维达团的所有轻重武器瞬间一同怒吼,密集的火力如般朝着暴露在阵前的日军倾泻而去。一时间,硝烟弥漫,杀声震天。
这场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天色破晓,随着时间的推移,阵前的枪炮声逐渐稀疏下来。日军终于难以支撑,在遭受了沉重打击后,无奈地扔下数百具尸体,仓皇逃窜。经此一战,日军被迫放弃罗店,节节败退,最终龟缩到川沙滩涂的几个村庄之中,而第五十一师则成功夺回了罗店,极大地鼓舞了我方的士气。
翌日,上海《申报》在头版头条醒目地刊载了这一振奋人心的胜利喜讯,文中满是赞誉之词:“此次五十一师夜袭大获全胜,其将士所展现出的果敢勇猛与足智多谋,着实令国人精神大振,心潮澎湃。这一荣耀绝非仅仅属于奋战在前线的英勇军人,更是全体国民的骄傲与自豪,彰显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脊梁。”师长王耀武也因此声名远扬,身着笔挺军装的照片醒目地刊登在新闻旁边,其英姿飒爽的形象深深印刻在民众心中。
陈诚得知此捷报后,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亲自赶赴前线慰问全体作战部队,还特意为士兵们发放了美国产的牛肉罐头,以此嘉奖他们的英勇表现。在上级传令表扬之后,上海的友邻部队也纷纷派遣军官前来五十一师观摩学习,期望能汲取这场战斗中的宝贵经验,提升自身部队的作战能力和战术素养。
虽说牛肉罐头在平日里或许并不稀奇,但在此时,它承载着无上的荣耀与集体的荣誉,成为了士兵们心中自豪的象征。第五十八师的士兵们眼见各路军官在五十一师的营地进进出出,心中满是羡慕之情,也暗暗期待着自己所在的部队能有机会立下赫赫战功,赢得同样的赞誉与荣耀。
第五十八师的防区位于五十一师阵地的北面,其肩负着至关重要的使命——严防浏河口的日军登陆,全力防守罗店左侧阵地,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全与安宁。五十一师和五十八师先后抵达上海,师长俞济时与王耀武本就是旧相识,如今见王耀武因这场胜利登上报纸,备受瞩目,俞济时内心深处的好胜之心被悄然点燃,暗暗下定决心,要在后续的战斗中带领五十八师奋勇杀敌,争取更为辉煌的战绩,为部队争光添彩,也为抗击外敌贡献自己的力量。
日军军舰又来,炮火不断地朝舒家街、大王宅方向轰击。第五十八师掩体多是沙土垒成,日军这一乱轰,沙土飞扬,守军顿时受伤不轻,被活埋的、被炸断手脚的到处都是。
炮火过后,登陆艇一靠岸,坦克就从登陆艇上冲下来。日军步兵跟在“铁乌龟”后面,向阵地冲了过来。
第五十八师的很多士兵还是第一次遇到坦克,冲锋枪打不进,机关枪也只是给人挠痒痒,当时就有人木了。有的士兵反应挺快,坦克皮厚,坦克后面的日军可不是铁做的。机枪打不倒,就不信他们能躲开空中炸开的手榴弹。
一阵手榴弹雨在日军头上炸开,日军当时就被炸晕了,这天气预报纯粹坑人,明明说万里无云,现在却是手榴弹雨。中了弹雨的日军死的死,伤的伤,跑的动拔腿就往回跑。
步兵跑了,坦克不在乎,仗着皮厚,大摇大摆地往前冲。日军军舰又来,炮火不断地朝舒家街、大王宅方向轰击。第五十八师掩体多是沙土垒成,日军这一乱轰,沙土飞扬,守军顿时受伤不轻,被活埋的、被炸断手脚的到处都是。
炮火过后,登陆艇一靠岸,坦克就从登陆艇上冲下来。日军步兵跟在“铁乌龟”后面,向阵地冲了过来。
第五十八师的很多士兵还是第一次遇到坦克,冲锋枪打不进,机关枪也只是给人挠痒痒,当时就有人木了。有的士兵反应挺快,坦克皮厚,坦克后面的日军可不是铁做的。机枪打不倒,就不信他们能躲开空中炸开的手榴弹。
一阵手榴弹雨在日军头上炸开,日军当时就被炸晕了,这天气预报纯粹坑人,明明说万里无云,现在却是手榴弹雨。中了弹雨的日军死的死,伤的伤,跑的动拔腿就往回跑。
机枪打不了,手榴弹挡不住,皮厚有皮厚的好处,但皮厚也有皮厚的不好:散热慢。第五十八师的一位士兵灵机一动,烤红薯好吃, 不知道烤坦克兵味道怎么样。
哥们找来被阳光烤成液体的松香水,悄悄地伏在路的一边。坦克一近身,端起松香水就爬了上去,浇松香水,点火,走人,一气呵成。松香遇烈火,火势大旺,瞬间坦克就被火球笼罩。出去还有逃命的机会,不出去,不是成烤肉,就是成烤串,坦克里日军纠结了一番,打开坦克顶盖。烤肉想出来吹风,既然出来,第五十八师就没想让他回去,子弹、手榴弹直接招呼过去。
见过烤肉,见过烤鱼,烤坦克还是第一次见,一辆坦克里的日军一心慌,翻进了旁边的沟壕里。出门遇到克星,该缩头时得缩头,剩下的坦克掉转头就往回开。
一把火就吓退坦克,第五十八师顿时士气大振。战士潘文良看见枪打得变了形,抡起铁锹,冲进日军中间就是一阵乱劈,三个日军当场被劈翻在地。日军一看这爷杀气太大,纷纷绕着走。
榜样就是力量,师长俞济时立即颁给潘文良“士兵楷模”的称号,并提升两级。战士赵新文深受鼓励,在腹部受伤的情况下,跃出战壕,用刺刀捅死5名鬼子。
打仗还是得看实力,日子一长,国军就开始顶不住。不久,罗店失守,随后整个左翼军退守闸北、江湾、庙 行一线,第五十一师则退守双草墩等地。
双草墩其实就是两个相隔五六百米的小土坡,坡后面是大集市。第五十一师一路后退,日军第三师团骑兵联队也一路撵过来。
马儿太快,来不及开枪,不是被刀吹翻,就是被马儿踩翻。第五十一师和骑兵追追打打吃了不少苦头,要不是浦东炮兵把骑兵联队打得人仰马翻, 第五十一师有的是苦头吃。
靠浦东炮兵,也许可以,但炮兵帮得上一次,帮不了一世。深挖坑,日军炮火一轰,再深的坑也给填平。用大炮集中轰马,全师总共才几十发炮弹,不仅太奢侈,而且容易引来日军的炮火群。
师长王耀武想得头都大了,也没想出个好招。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王耀武召集手下的军官开会商量这事。臭皮匠是凑齐了,可一开口,主意立马被枪毙。
众人正在无语,第三○五团团长张灵甫说了三个字:用竹篓。竹篓子浑身是孔,马儿想不中招都难。腿上套了竹篓,神马都变成浮云,即使不跌倒,跑起来也会很困难。
又是炮轰!又是老三样!第五十一师官兵对鬼子的进攻套路都有些腻了。炮声一响,官兵就躲进工事里;炮火一停,官兵就快速跑到战壕边、弹坑里隐蔽起来,等着日军冲锋。
第三师团骑兵联队终于出马,挥舞着马刀冲了过来。100米、80米、50米……,马是好马,可惜了。第三○六团团长邱维达心中叹息,口中却喊:“扔竹篓。”
竹篓扔了一地,马儿没有刹车,硬生生地冲进了竹篓阵。前面的马儿刚摔倒,后面的马儿又撞了上来,后面的踩着前面的,站着的踏着倒地的。马儿跌倒,第三○六团吃饱。机关枪、手榴弹大发神威,除了100多鬼子命大,剩下的200多日军、300 多匹军马全部。师团长藤田进不得不紧急从日本国内调来一批人马,骑兵联队才慢慢恢复元气。
1937年 9月1日,在上海抗战的主要师级部队升格军级,第五十一师和第五十作师合编为第74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