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培育壯大現代海洋產業集群藍色海洋新故事不斷上演
秋日的青島西海岸,天高海闊。在海西灣,一座“龐然大物”矗立岸邊,施工人員正在緊張地作業。這是由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生產(下稱“海洋石油青島公司”)制造的全球最大變質岩油田中心平台——渤中26-6油田CEPA組塊,計劃於11月運往海上進行浮托安裝和連接調試工作。
總重約18000噸、8層居民樓高、投影面積超過14個標准籃球場大小……渤中26-6油田CEPA組塊,是名副其實的“大國重器”。“它是一座集生產、生活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海洋油氣平台,包括生產分離器、段塞流捕集器、閃蒸汽壓縮機等160余台套生產設備以及一座可以容納60人同時工作生活的生活樓。”海洋石油青島公司渤海項目群一項目群總經理於永俊說,項目創新應用一體化建造、自行模塊化小車二次移位等多項技術工藝,自主研發在線監測及智能故障診斷系統,開展三維建模和計算分析,大幅提升場地整體資源利用率。
聚焦國家所需,發揮山東所能,山東造“大國重器”不斷“出海”。中集來福士自主研發建造的藍鯨系列平台,在我國南海可燃冰試採中創造多項世界紀錄﹔“海葵一號”是亞洲首艘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標志著我國深水油氣裝備自主設計建造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耕海1號”是全國首個智能化大型生態海洋牧場綜合體平台,突破了海洋工程、現代海洋牧場、漁業智慧養殖等領域80余項核心技術,是全國最大單體養殖水體……一項項“國之重器”,不僅折射出山東海工裝備“家底”的厚實,也彰顯出山東培育現代海洋產業集群的硬核實力。近年來,山東持續加大海洋工程裝備自主研發力度,高端裝備制造不斷取得新突破,遠洋船舶制造份額繼續擴大,海洋油氣裝備制造快速發展,為海洋經濟發展提供澎湃動力。
兼備資本密集型、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造船業被譽為“綜合工業之冠”,是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脊梁。當下,位於威海經開區的蕪船(威海)綠色海工科技產業基地的船體聯合車間裡,8條全自動化生產線上演著“機器人總動員”。
“產業園採用國內領先的智能切割下料車間和智能部件裝焊車間,擁有全自動化生產線,採用最先進的動態視覺技術應用、薄板激光復合焊技術、配備AGV自動駁運機器人等智能化設備,實現機器人代替傳統人工操作,整體節約人工30%以上。”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世界造船業首個投入使用的“黑燈車間”,也是全球造船業首個“超級工廠”。
從一片荒地到一座“超級工廠”,87000平方米超級廠房僅用四個月建成,優越的營商環境讓基地建設跑出了“加速度”。海工裝備產業是威海經開區的支柱產業,曾經一度面臨產業鏈條短、本地配套率低、研發創新能力偏弱等問題。如今,以蕪湖造船、招商金陵等骨干企業和龍頭項目為引領,一條以“港口碼頭+特色園區”為產業聚集地,以“高技術與綠色低碳”為產品發展方向,以“本土配套生態”為賦能特色的產業發展路徑正在形成。
海洋產業向新向綠的故事在不斷上演。去年,青島雙瑞海洋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青島雙瑞”)推出的氨燃料供應系統簽約首批8艘船訂單,這是全球大型氨燃料動力船舶領域的首個訂單。
“氨燃料作為一種‘零碳’燃料,代表了未來船舶動力發展的方向。”青島雙瑞副總經理董如意說,公司突破了液氨加注、存儲、燃料供給、氨氣處理及電氣控制等多項關鍵技術,成功開發船用氨燃料供應系統,技術水平行業領先。“在碳達峰、碳中和歷史性機遇下,我們將強化研發攻關,努力為航運業提供更高品質、更安全、更環保的產品,促進航運綠色發展。”董如意說。(於新悅 張文婷)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