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入伍后我们天天拉砖自己盖部队营房3年后我提干当排长
每当回忆起自己当战士的经历,感觉像做梦一样,前两年我当“建筑工人”,第三年投入军事训练,年底提干当排长,难以置信却很真实,这也让我相信,人民军
1973年11月25日,我参军到了部队,我们部队是高炮师,我们这批新兵到达部队后,看到营区里只有师、团机关办公楼和战士宿舍,其他的全是空地,饭堂、礼堂、澡堂、军人服务社、体育活动场所等基础生活设施,一个也没有。
记得到部队后吃的第一顿饭,是两大行军锅的肉丝面条,各班派一名值班战士端着一个大盆,提前到食堂,从大锅里捞一盆面条,端到树底下,一个班围成一个圆圈,战士们乘好饭,蹲在地上吃饭。
然而,由于天已冷,当地还刮着大风,不一会儿的功夫,碗里的面条上便落了一层细沙,吃着硌牙。就这,我们也吃得很香,毕竟,我们都是农村入伍的,在老家可吃不上这样有肉的面条。
新兵开训后,我们在空旷的被压路机压实的土地操场上,进行着步伐与立定的训练,训练期间,经常见到一辆接一辆的解放牌汽车往返营区,车上拉的是满满的一车砖头,老兵们在不远处的空地上盖房。
我们在完成射击训练和考核后,新兵训练结束,我被分到了团炮兵一连指挥班,但是,我们一下连,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同样是拉砖头。
我们部队驻在城东郊外的一大片空地上,而砖厂却在城西郊外的山区里,解放牌卡车一上午不停地跑,也只能往返两趟。
原来,当时砖厂接到了市里的紧急通知,市委开会研究决定,砖厂停止向其他用户供应砖瓦,优先供应新扩建的市自来水公司市民饮水工程建筑用砖,作为全市区唯一一家制砖企业,砖厂当然得听从市里面的通知了,因此,我们到砖厂后,砖厂不让我们装车。
遇到的情况逐级向上汇报,当天下午,师后勤部营房科专门派人到砖厂对接,说明部队刚移防到这个城市,官兵吃住的建筑设施正在建设,也急需用砖,如果不能拉砖,势必影响部队的训练和生活,希望砖厂能照顾解决。
但是,这样的问题,又岂是砖厂这样的单位能解决的,砖厂只好把这个难以解决的“皮球”踢给了他们的上级单位市城建局。
最后的结果是,城建局只好召开军地双方参加的协调会,一位副市长出面协调,商定砖厂停止向其他用户供砖,只负责部队和自来水公司两家拉砖,这时候,师首长听说这件事后,立即作出指示,任何时候军人不能和老百姓争利,主动停止拉砖,待自来水公司不用砖时,部队再去拉砖。
我们班一走进砖窖,明显感觉到来自窖洞墙壁四周那难以掩盖的热气,我们一摸砖,大都有三十多度的温度,砖厂职工和我们连的战士,一起动手,搬起一摞砖就往板车上装,然后拉出砖窖再倒到外面的一排排军车上。
虽然砖窖已经熄火几天了,但砖窖仍然冒出一股又一股的热气,我们在离窑口两米多的地方,就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热浪。
当时,我是部队冲到最前面的一个人,进了砖窑感到窑内不通风,光线既暗又闷热,几乎透不过气来,里面的温度还很高,炙烤得人脸发烫。那一层层的砖头,里面较深处的砖,搬起来还有点烫手,为了抢回被耽误的时间,排长带着我们虎虎生风地干活,不曾想动作一快,四周的砖灰就到处飞扬,呛得人喘不过气,眼睛几乎也睁不开,仿佛要窒息一般。
脱了外面的军装加快装车。就这样,我们一连拉了三个月的砖,师部大院各个建筑工地,已堆起了如山的砖块。
我们连自己盖的食堂和餐厅,是那种一层的人字形屋顶结构,工地最常见的建筑材料是水泥、沙子、红砖、红瓦、木材等,其中,水泥和沙子搅拌混合,做砖块的粘结剂,然后用白石灰膏抹墙面,顶梁是用整块木料搭建的三角梁,房门和窗户都是战士用木料现场制作。
当时,许多老兵都是熟练的大工,他们负责彻墙,一层层地往上垒砖墙,我到了工地后,班长看我个人头挺高,认为我这个农村兵也会垒墙,就安排我和大工一起干活,我登上脚手架,开始往墙上垒砖头。
可是,我当兵前,就没干过这种活,那时农村垒墙都用不起砖,用的都是干打垒,也就是用湿土填充到两边都是木板的空格处,然后用脚或夯砸结实就行了,后来,我们也用上了事先脱好晒干的一块块土坯垒墙,中间放一些泥浆,墙体就这样垒好就行了。
没想到,我这个农村兵到了部队,倒成了工地小工,让我负责和水泥沙浆和搬砖,用手推车一车车地往一脚手架上摆放砖头和沙浆。
然而,虽然着小工,但心里不服气,心想大工的活有啥啊,只要用心去学,也不是难事。于是,我一边干小工,一边看班长他们如何在砖上铺沙浆,如何刮砖、垒墙,边学边模仿。
后来,班长看我学得认真,就让我跟着他干,渐渐地,我也当上了大工,我成了我们这批兵中,最快加入大工行列的新兵。
饭堂、招待所、军人服务社、澡堂、仓库、体育场馆等各种建筑设施,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师部大院原来空旷的地方建成了庄严而又井然有序的建筑群。
就在我们以为当兵这几年都要当建筑施工队的时候,到了1976年,这一年国内大事不断,三位伟人相继逝世,国际局势陷入动荡的局面,上级通知加强战备,以便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复杂情况,随即,我们把手头没有完工的建筑工程抓紧完工,随后投入到紧张的军事训练中。
原来,当时供打高炮部队打靶用的拖靶,长约20米,机身用帆布加工而成,非常结实,拖靶被炮高击落后掉到地面,残靶部分仍然很大,有的虽然被炮弹钻出几个洞眼,部队捡回去后,用作训练成绩的例证。
但是,附近的老百姓看到残靶后却认为,拖靶上的帆布用来制作装粮食的麻袋,比麻袋厂卖的麻袋还结实耐用,而且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意,制作成大的或小的袋
子,更实用,于是,在部队到达拖靶坠落区之前,不了解底细的老百姓,已经捷足先登,捡到了一部分的拖靶。
为了完成任务,我们找到村委会和民兵连长,让他们协助做工作,在我们努力下,经说服教育,被老百姓捡拾的拖靶残骸大部分被追了回来。
这一年的年底,指导员通知我和连队另外两外班长,到团卫生队体检,当我们拿到预提干部体检表的时候,我才知道我已被列入预提干部对象,而在此之前,我一点也不知道自己被列入到“候补干部”的行列。
之后,我们参加了军区干部教导大队的集训,十个月后,我们回到了团里,师里给我们的任命也到下到了连队,我被提升为我们连的排长,行政23级,工资标准53元。
之后,我在连队又干了三年副连长,四年的连长,1983年,炮师精简整编为旅,干部大量超编,我脱下军装,转业回到老家所在县城建局,先后在市政工程、质检等部门工作过,后来当过城建局城市建设的科科长,2015年正科待遇退休,退休金3500元。
心头涌现别样的情愫!正是这个大院的磨砺,我才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青年士兵,成长为一名干部,为党的事业奋斗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