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家中国半导体企业被列入实体清单影响几何?
当美国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制裁清单正式公布时,很多人并不感到意外。140家企业,几乎涵盖了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主要环节,这一“组合拳”看似精准,实则老调重弹。那么,这一次,美国到底想要什么,又能做到什么?
翻开这份长长的制裁清单,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核心目标还是设备和材料供应链。从北方华创到华大九天,从华海清科到中科飞测,这些企业多是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或关键材料供应商。美国的算盘很简单——堵住设备、卡住材料,让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链无法前进。
但是,这种招数真的能彻底奏效吗?过去几年,中国半导体行业早已在美国的步步紧逼中学会了“走独立路线”。从零部件“去美化”到关键技术自研,国内企业的应对策略早已成熟。比如中微公司的刻蚀机已经有80%的零部件实现了国产化,而拓荆科技更是实现了全技术节点的国产设备覆盖。说白了,美国还在用老套路,却没想到中国的“免疫系统”早已上线。
美国频频出手,表面上是硬件上的封锁,但更深层次是一场心理战。制裁清单的发布,不仅是为了打击这些企业,更是向全球市场传递信号:谁跟中国合作,谁就要付出代价。尤其是一些关键设备和材料供应方,比如美日荷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制裁意在让他们站队。
但是,现实总比剧本复杂。比如日本、荷兰这些国家,虽然在芯片制造设备上与美国同盟,但对制裁的实际执行态度可能并不会太坚决。毕竟,这些企业靠全球市场吃饭,与中国切割的代价未必他们能承受。而中国市场的“磁吸效应”,正是这场心理战中无法忽视的变量。
虽然这场“封锁战”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对中企来说,也并非毫无影响。最大的挑战还是那些依赖进口的先进制程设备。比如昇维旭、青岛芯恩这类厂商,短期内可能在设备和材料上面临供应链断裂的风险。毕竟,国产设备的技术突破需要时间,无法一夜之间解决。
不过,凡事有两面。美国的制裁无疑会让中国企业更加坚定“去美化”和自主可控的决心。正如中微公司董事长尹志尧所说,“每一次的限制,都是倒逼创新的机会。”近几年,从EDA软件到光刻胶,再到大硅片制造,中国企业已经在多个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未来,或许更多的企业会走上华海清科这样的“核心零部件自己干”的道路。
从技术发展来看,半导体产业具有明显的“赢家通吃”效应。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一直被卡脖子。美国对中国企业的制裁,表面上是为了保持技术领先,实际上却可能加速自身的掉队。
原因很简单,全球半导体市场本质上是一个“高度协作”的生态系统。中国不仅是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同时也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如果美国的制裁让更多国家和企业选择“站队”,那这场“封锁战”可能会从围堵中国,逐步演变成孤立美国的科技战略。
此外,中国市场庞大的规模和巨大的潜力,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第三方力量加入。比如中微公司这样的企业,通过与欧洲、日本供应商的合作,正在逐步替代美国供应链的空缺。而随着中国企业技术实力的提升,“市场换技术”的逻辑也会逐渐被“技术换市场”所取代。
美国的制裁不会停止,中国的反击也不会缺席。这场半导体产业的博弈,没有速胜,也没有速败,只有坚持。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争口气,而是争时间。只要国产设备、材料、技术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总有一天,这场封锁战会成为中国半导体崛起的转折点。而美国呢?或许会发现,他们想要的封锁效果,终究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科技梦”。
731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下令组建的细菌战秘密部队之一。1931年到1945年期间,731部队进行骇人听闻的人体实验和细菌战等,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数千名中国、苏联、朝鲜战俘和中国平民被用于人体细菌和毒气实验。
雷军亲自挖人,95后“天才少女”,年薪千万。最近,国产大模型DeepSeek在全球火了,并带火了一个95后AI“天才少女”罗福莉。据证券时报报道,雷军亲自出手“挖人”,支付的薪酬,在千万元级别。 图源:雷军视频号 95后AI“天才少女”刷屏!
12月30日,TCL发布《2024年反舞弊通报》。2024年,TCL共查处触犯“红线人因涉嫌违法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
(原题为《关于被告人贺某阳故意伤害、虐待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的说明》)来源:武侯法院微信公众号(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现在很多人喜欢泡脚养生。普通人长时间用过热的水泡脚,可能导致静脉扩张。尤其是糖尿病和静脉曲张人群,泡脚水温不宜过高。
对于这个现象,李嘉诚给出了一个忠告,同时也预测出了手握两套房的家庭可能会在未来出现的房屋遇冷,租金收入减少,房贷压力不断增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