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 热塑性弹性体 > 连云港:奋力谱写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连云港:奋力谱写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热塑性弹性体

  近年来,连云港市全面贯彻落实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石化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已拥有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江苏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化工产业园、柘汪临港产业区化工园区等4个省级化工园区,石化化工产业发展进入爆发期,已成为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首要推动力,迈向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的步伐不断加快。

  规模体量快速扩张。连云港市化工产业以原油加工、有机化学原料制造、肥料制造、染料制造、农药制造为主,重点发展C2、C3、C4、芳烃、油化盐化等产业链,目前石化化工领域拥有盛虹炼化、新海石化、斯尔邦石化、连云港石化、虹港石化等5家百亿企业。2023年全市石化化工产业实现产值2054亿元,同比增长71.2%,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将近40%。其中石化产业基地是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形成盛虹石化、卫星化学、中化国际三大主导产业集群,2024年位列全国重点化工园区第9位。预计2024年全市石化化工产业集群实现产值达到2200亿元左右,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上游原料基地初步形成。随着盛虹炼化一体化、连云港石化轻烃综合利用等重大项目的相继投产,石化化工产业上游基础化工原料品种进一步丰富、产量大幅扩张,目前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可达到1900万吨/年,乙烯产能400万吨/年、丙烯产能120万吨/年、对二甲苯产能280万吨/年、PTA产能390万吨/年、苯产能145万吨/年、丙烯腈产能78万吨/年。连云港市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化工原料生产基地,为该市进一步向化工新材料、电子级化学品等高端产业延伸提供了重要资源。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上游石化产业不断壮大,带动下游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初步建立多条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斯尔邦石化以自身240万吨MTO装置生产的乙烯为原料,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生产EVA,年产能30万吨,约占国内总产能的20%,其中光伏级EVA年产能超20万吨,约占全球光伏级EVA产量30%。思派新能源以斯尔邦石化和连云港石化提供环氧乙烷、盛虹石化和卫星石化提供的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碳酸乙烯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等锂电池电解液溶剂,协同母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电解液溶剂生产厂商。连云港石化充分延伸C2产业链,在250万吨乙烷裂解制乙烯基础上,拓展生产80万吨/年HDPE、20万吨/年HPEG、20万吨/年TPEG、5万吨/年PEG。产业链条的延伸带动石化化工产业向高附加值攀升,为打造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开辟了广阔空间。

  产业发展后劲十足。连云港市石化产业将以万亿产业集群为目标,依托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的丰富资源,围绕“补链、延链、强链”的产业发展思路,推动向下游工程塑料、膜材料、高性能纤维、特种橡胶等领域延伸,横向布局石化生产服务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目前全市在建石化化工及相关配套重点项目34个,计划总投资1340亿元,其中百亿项目6个,包括中复神鹰高性能碳纤维、盛虹化工新材料、中化瑞恒碳三等等,预计全部建成后,将新增1600亿元工业产值,带动连云港市石化化工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

  绿色安全发展实现飞跃。近年来,连云港市严格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推动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坚决关闭退出环保安全水平不达标的化工企业,不计成本加大化工园区基础设施投入,以壮士断腕的短期阵痛换取化工产业的长远发展。2017年以来,累计关闭退出化工企业266家,整治投入总额超过100亿元,2022年,全市PM2.5浓度30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空气优良率83.6%,位列全省第二。2023年,连云港市3个化工集中区和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一次性通过省级化工园区省级认定和复核,数量居全省第一。

  坚持统筹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根据连云港市发展战略、产业基础、环境容量等实际情况,构建区域布局、园区建设、产业发展“三位一体”规划体系,为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方向。一是优化区域布局。从促进产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全力推动灌云县24.36平方公里发展储备区和连云区、赣榆区部分区域纳入化工园区,总体构成“1+4”石化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二是超前做好园区规划。在园区规划上坚持前瞻性、超前性,充分考虑科技水平发展速度,在化工园管理体制、智慧监管平台建设、污水处理厂及事故池建设、安全管理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把园区发展阶段性目标与长远性目标相结合,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适当超前规划公共设施、生活配套设施、生产性服务业等,为今后发展留下足够空间和接口。三是错位制定产业规划。借助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产业规划上坚持链式发展、互相配套、各有特色的思路,其中石化产业基地以炼化一体化为龙头,以多元化原料加工为补充,打造原料多元化烯烃、高端新材料、聚酯、电子化学品生产基地。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化工产业园以化工新材料高端化深加工为重点方向,聚焦发展改性工程塑料、聚酯材料、高性能纤维、热塑性弹性体、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江苏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围绕现有染料和农药生产基础,重点发展高端精细化学品和小品种、高附加值的特种化工新材料。柘汪临港产业区利用碳三、碳四及芳烃原料,拓展有机原料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发展新材料产业。进而形成分工明确、链条衔接、联动发展的国际一流石化化工产业集群。

  坚持一流标准,建设现代化园区。以建设国际一流化工园区为目标,借鉴世界级化工基地经验,按照“公用辅助一体化、安全环保一体化、产品项目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的“五个一体化”开发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园区发展和管理水平。一是深化园区整治提升。在化工园区发展中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持续开展“回头看”和查漏补缺,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对园区企业从项目建设到生产运行实行全生命周期监管,确保园区科学发展、企业规范运营。二是把好项目准入关。强化项目入园进区源头管控,在审批前对项目产业政策相符性、投入产出比、技术工艺先进性、安全环保可靠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不达标的坚决不予落户。三是信息化赋能园区发展。智慧化是当前化工园区规范建设的主要标准,通过加快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运用5G手段提升封闭化管理和物流调度效率,努力打造运行智能化、全域可视化的化工园区,将智慧场景融入园区管理运营、企业发展各个环节,加快创建国家级智慧化工园区。

  坚持链式发展,培育产业集群。以打造万亿石化产业为目标,深化产业链研究,制定产业链图谱,聚焦产业发展短板、产业发展前沿强链补链,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石化化工产业集群。一是做强石化产业链。加强与国家和省相关部门对接,争取国家同意实施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炼化项目二期工程和盛虹减油增化项目,推进大型炼化企业转型升级,强化“三烯”“三苯”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供应,进而构建“大宗有机原料就地产品化延伸—批量原材料就近制品化生产—关联制造业需求成品化供应”的石化产业集群新模式。二是强化上下游协同。鼓励现有化工企业实施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项目,积极招引产业链补链项目,打造一体化优势,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发展装备、物流、能源、信息化等配套产业,促进石化化工产业由纵向向横向拓展,形成树状、网式的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链韧性。三是促进价值链攀升。依托炼化一体化、多元化原料加工产业提供的丰富原料,发展烯烃、芳烃深加工,拓展发展专精特新专用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提质发展高端精细化学品,培育优势产业链和特色企业。重点推进盛虹化工新材料、卫星化学高端聚烯烃、丰海丙烷综合利用、盛邦芳纶及芳纶制品、中复神鹰碳纤维等新材料项目,升级石化产业链,提升行业附加值,向高端化方向发展。

  坚持底线思维,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发挥指挥管理平台作用,推广智能化生产管理模式,形成现代化、无死角的绿色安全发展体系。一是加强全流程监管。发挥智慧管理平台数据横向全面共享、纵向深度整合的强大功能,对园区环境指标、企业污染物排放、安全生产风险点情况实现全天候、全流程监管,动态掌握企业情况,实现发现问题到快速响应的无缝衔接。二是打造示范标杆。实施分类指导、分业施策,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深入推进清洁生产,打造绿色低碳工厂、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绿色低碳供应链,通过典型示范带动生产模式绿色转型。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通过政府引导、第三方把脉、标准倒逼等综合性手段,提高企业“智改数转”投入和水平。三是推进减碳减排。启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碳捕捉和利用项目,建成二氧化碳综合回收利用示范基地,推动盛虹集团和卫星石化等龙头企业实施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二氧化碳制锂离子电解液EC/DMC、二氧化碳回收提纯等项目,年均二氧化碳回收量达到500万吨。张曜晖 鲍 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热塑性弹性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AI创作、互联网收集,请查看免责申明

本文链接:http://www.wvchemicalgroup.com/post/86395.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