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闻 制胜法宝!岳阳乘“新”而上的底气何在?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作为增强城市抗风险能力的“制胜法宝”,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都把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摆在关键位置。
习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湖南锚定的“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中,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是关键一环。省委书记沈晓明在今年召开的全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9月12日,湖南省委常委、岳阳市委书记谢卫江调研科技创新工作,提出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机融合,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9月12日上午,谢卫江在湖南鑫盛华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水稻育种基地调研现代种业新品种培育情况。唐清 摄
时代决定方向,思路决定出路。眼下,岳阳也正围绕“全力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这一关键命题,持续挖掘增长动力、开启发展空间,全面提升城市产业体系的“含新量”。
城市是科技创新最重要的空间载体,而科技创新也已成为推动城市转型升级、人才集聚、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在面临传统产业增长动能不足的情况下,岳阳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从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到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围绕“1+3+X”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渐丰盈“血肉”。目前,已形成层次清晰、梯度合理、交融赋能以及集群增效的良好格局。
今年1至9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总量568.09亿元,增速5.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16.46%。数据的背后,正是岳阳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结果。
产业转型升级,最重要的是要有优质项目作为支撑。从今年岳阳各县市区集中签约和开工的产业项目中,便可窥见一斑。
湖南福氢含氟新材料项目、OSTech超大型液晶显示模组及绑定项目……一批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含新量、含绿量高,符合各县市区“一主一特”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的项目相继签约落地。
科技创新与城市的发展相伴相随。以科技创新赋能城市发展、以城市发展护航科技创新,正是在这种良性循环的模式下,岳阳科技创新的溢出效应、集群效应和带动效应正充分显现。
在湖南湘联新材料竖炉连铸连轧铜杆生产线,一根手腕粗的铜杆,被加工成0.016毫米的铜丝,“岳阳精度”全国领先;湖南中创空天研发生产的铝合金锻件,成功用于“引力一号”运载火箭多个关键部位,“岳阳智造”成功翱翔九天、逐梦深空;中科电气与湖南大学联合共建“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实现了岳阳市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
近年来,岳阳在大力培育创新主体、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优化完善创新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都有了一定基础。
我们不妨梳理一下,科技创新聚焦的三个关键词:人才、企业、平台。从关键词“挖潜”,便可知底细、明长处。
激活人才,就是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岳阳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人才“蓄水池”不断扩充,全市人才资源总量已突破80万人,培育省市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60个(省级17个)、技术带头人1100名,这正是岳阳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的最大“底气”所在。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和市场价值的实现者,对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最为“敏感”,对成果转化应用最为迫切。岳阳现有高新技术企业915家,2024年申报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265家、高新技术企业520家。在今年首批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中,中创空天“空天装备新材料开发及构件流变制造”通过验收,7个项目获2022至2023年度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这是岳阳深度融合创新链、人才链,做大做强产业链的最有力佐证。
创新平台作为集聚创新资源、汇聚创新人才、开展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能够最大限度地实施技术攻关,最具效率地扩散创新成果,最大力度地支撑产业发展。岳阳成功创建湖南省石化新材料院士专家工作站、湖南省热塑性弹性体技术创新中心。2024年组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等6类36个科技创新平台,全市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将达387家。
时代呼唤创新,创新决定未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既是岳阳当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一件紧迫任务,更是一项促转型、聚动能、利长远的战略工程,必须抓紧、抓好。
一座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在于培育创新“生态圈”,围绕人才、企业、平台等做足文章、下足功夫。一方面要优化顶层设计,建立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相适应的支持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岳阳实际,制定明确目标与规划,激发市域科创体系活力源泉。另一方面,要聚焦创新主体培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学研深度合作,进一步加大投入,优化科技平台布局,着力培育科技人才,形成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良性循环。
岳阳南联长株潭城市群、北接武汉城市圈,作为国家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节点城市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骨干城市,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岳阳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土地资源和人力成本优势,强化区域协同,建设产业承接链,以科技园区为载体,与周边城市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结合各自优势,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共享经济效益。
东方风又来,梨花再盛开。坚持向“新”而行的岳阳,在这片蓝海之中,必将闯出一片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