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彻底傻眼了!没想到27国关键矿产资源来自中国制约欧洲难题
据环球时报消息,就镓资源的战略地位而言,全球早有公认。美国的《关键矿产战略》报告、欧洲委员会的《欧盟关键矿产原材料》报告、日本的《稀有金属保障战略》报告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未来持续技术用关键金属及其循环回收潜力》报告,均把镓列为战略性或者关键性的矿产资源。我国在2011年时也已将镓列入战略储量金属范畴。2023年7月,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发布公告,针对镓和锗这两种关键金属实施出口管制。
近年来,美西方推行“脱钩断链”,再加上全球疫情、乌克兰危机等重大事件,这对关键矿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性产生了严重影响,也使得主要国家在该领域的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剧。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之下,关键矿产逐渐成为大国地缘政治较量的核心议题,也成为了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主战场。这意味着,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围绕这类资源的获取、控制与合作,将成为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因素,这一情况也引发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的政策考量。
布林肯谈及华盛顿正努力与伙伴国家携手引领绿色转型,称其为“一项代表中产阶级的外交政策”。不过,美国在欧洲的伙伴只是部分响应华盛顿。这些国家一方面进口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及组件电池,另一方面却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车征收高达45%的所谓“适度”关税。而且,部分国家还邀请中国企业到本国建立电池和电动车生产工厂。布鲁塞尔也提倡通过谈判来化解与中国的分歧。亚洲国家的限制措施相对更少,它们不但进口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及组件、电池和电动车,还积极引进中国的生产工厂。
再谈谈技术方面,中国在稀土加工领域确实将“科技树”发展到了极致。《自然》杂志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不但掌握了稀土分离的核心技术,而且构建起了一条龙式的完整产业链。反观欧洲,其技术积累显然是远远不足的。更为严重的是,欧洲近年来有些好高骛远。总是致力于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却将基础产业抛诸脑后。如今,高精尖产业所需的原材料全都依赖他人,这无异于空中楼阁。不过话说回来,这种状况也并非无法改变,欧盟已经开始积极行动起来了。
今年3月,欧盟理事会正式通过了《关键原材料法案》,此法案被视作欧盟获取“关键原材料”的依据。“关键原材料”指的是那些对欧盟经济有着战略意义并且供应链风险较高的原材料。欧盟曾作出承诺,该法案所支持的项目将会“可持续地开展”,重点是“采用负责任的方式预防并最大程度降低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效应”。澳大利亚“对话”新闻网指出,关键原材料虽然重要,但还未重要到要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开采的程度。因为这些矿物的开采会带来极大的社会和生态风险,而这一问题与我们所有人都息息相关。
数据表明,欧盟有98%的稀土以及97%的镁供应均来源于中国,其约80%的锂供应来自智利,钴的供应则有60%以上来自刚果。基于这样的情况,未来欧洲对于关键原材料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加。法国咨询公司FiGroupe发表文章指出:“截至2030年,生产电动汽车和电池所需的锂和钴的数量将分别达到现在的18倍和5倍,而到2050年时,这一数字更是会分别增长至60倍和15倍。”欧盟成员国之间存在高度的异质性,各成员国在电力方面的状况各不相同。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欧盟各国在能源特别是电力供应问题上的矛盾日益突显,这就使得欧盟的电力改革势在必行。
当前,欧盟诸多关键原材料近乎完全依靠进口。依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数据,中国是欧盟某些关键原材料的重要供应国之一。中国为欧方供应了85%的铈、镧、钕、镨、钐等轻稀土元素,71%的镓和67%的钪,部分重稀土元素的供应比重甚至更高,并且回收工作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高。此外,由于法案所提及的关键原材料主要应用于以锂电池、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领域,从事相关原材料贸易的企业需要重点关注这一信息,尽早调整供应链战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