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卡脖子” 我国化工新材料补短板全攻略
化工新材料是电子信息、新能源、航空航天和生物医药等战略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是各个产业链中最上游的部分,技术壁垒高,也是我国产业发展的短板。工信部2018年初表示将编制《化工新材料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目前尚未见进一步的公开信息。本文在梳理化工新材料产业现状、资本市场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补短板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化工新材料是具有传统化工材料不具备的优异性或某种特殊功能的新型化工材料,与传统的化工材料相比具有质量轻、性能优异、技术含量高等特点。
2024年中国锦纶纤维行业现状、发展前景、发展趋势及挑战分析
锦纶即聚酰胺,又被称为尼龙、耐纶,英文名称Polyamide,简称PA,指分子主链含有重复的酰胺基团(-NHCO-)的热塑性树脂总称。锦纶按分子结构,可分为锦纶6、锦纶66、锦纶11、锦纶610等,其中以锦纶6和锦纶66应用最为广泛。按纤维长短,可分为锦纶长丝和锦纶短纤等。按用途,可分为民用锦纶和产业用锦纶。
锦纶纤维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己内酰胺、己二胺与己二酸等有机化工原材料,下游为纺织品、工业材料、运动用品等。
近年来,中国锦纶纤维产量持续增长。近年来,中国锦纶的产量有一定的增长。2022年中国锦纶的产量达410万吨,较2021年中国锦纶的产量减少了5万吨,同比减少了1%。截至2023年中国锦纶产量为432万吨,同比增长5.2%。这一增长得益于国内原材料供给的充足、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
聚酰胺材料:揭开“合成纤维皇后”的神秘面纱
谈到“聚酰胺”,可能会感到陌生,但它的别名“尼龙”早已广为人知。作为重要的合成高分子材料,聚酰胺凭借卓越的性能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聚酰胺6刚面世时,由于其性能优异、应用领域广泛,被誉为“合成纤维皇后”。早晨起床后,人们掀开由聚酰胺面料纺织的纱帘,穿上由聚酰胺面料制作的衣服,拉开洗手间的聚酰胺把手,使用聚酰胺材料的牙刷漱口,而后走进办公室打开由聚酰胺材料制成外壳的笔记本电脑开始一天的工作……聚酰胺,这种人们离不开的精细化工产品是如何合成出来的?中国石化又是如何积极布局聚酰胺研发生产、打破国外垄断的?本版带您走近应用广泛的尼龙——聚酰胺。
这项合成生物技术让传统石化材料有了“绿色竞品”
聚酰胺(PA)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普遍的材料,它还有个十分通俗易懂的名字——尼龙。20世纪3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的华莱士·卡罗瑟斯在加工煤焦油的过程中,偶然发明了聚酰胺。此后,这种集耐磨性、耐化学性、无毒且容易着色等优点于一身的材料,风靡了全世界。
聚酰胺诞生后的几十年里,工业上都是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通过化学法制取聚酰胺。21世纪初,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兴起,借助合成生物学技术,通过生物制造生产生物基聚酰胺等新型生物基材料成为现实。
陶氏化学发涨价函沙特对华二氧化钛启动反倾销调查能源巨头炼厂发生事故中石化天津新材料生产基地投产
10月9日,沙特阿拉伯外贸总局发布第AD-24-2号公告称,应沙特生产商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二氧化钛()启动反倾销调查。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3年7月1日—2024年6月30日,损害调查期为2021年1月1日—2024年6月30日。涉案产品主要用于油漆、塑料、油墨、橡胶等行业。涉案产品的沙特税号为32.06.11.00.00.00、28.23.00.00.99.99、28.23.00.00.00.02。
江苏索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索普”)近日发布了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预盈公告,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85亿~2.15亿元,扣非净利润在1.80亿~2.10亿元之间。这一业绩预测标志着公司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相较于2023年前三季度的业绩有了显著提升。据了解,2023年前三季度,江苏索普的归母净利润为-1.49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53亿元。江苏索普称,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的显著提升主要得益于公司主要产品的产销量同比增加以及单位成本的同比下降。作为专注于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的企业,江苏索普以其稳健的经营和持续的技术创新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走进宁波多家纺服企业纤维流行趋势精准对接下游需求
“供需高效对接,上下游紧密配合,实现协同创新。”现阶段,这已成为纺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普遍心声。
10月16-18日,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联合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恒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纤维之路——2024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对接交流活动(宁波站)启动。
中国纤维流行趋势代表团一行走进宁波多家纺织服装企业,与企业产品研发、设计人员展开面对面交流,将创新的功能性、绿色纤维材料传递给面料和服装企业,也深入了解下游对纤维材料的应用需求,切实推动从纤维生产到纺织产业链下游应用的深度融合,实现供需端高效、精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