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龄段用户如何挑选奶和奶制品?专家回应每经:生长期儿童不建议选用脱脂和低脂类产品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介绍,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国家卫生健康委持续强化推进食品安全标准、风险监测评估和营养健康工作,聚焦群众健康需求,促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奶和奶制品对于营养健康十分重要,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现场提问:对于家里有上班族、老人、小孩的家庭来说,应该如何挑选适合各自需要的奶和奶制品?
对此,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一个基本原则是,无论哪类奶制品其实都是好东西,都可以购买和挑选。
任城区民政局开展养老机构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27日讯为持续防范化解养老机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全力保障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济宁市任城区民政局日前联合市场监管局开展全区养老机构食品安全专项检查行动。
星巴克用胭脂虫做着色剂 遭6500名顾客联名抗议
据了解,胭脂虫是一种天然着色剂,它体内含有大量胭脂红色素,主要来源于南美洲国家,国内主要靠进口,价格昂贵。昨天记者调查,南京星巴克连锁店内暂无红莓小甜点和草莓星冰乐售卖。
昨天,中国经营报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星巴克叫停昆虫着色剂,红莓小甜点、草莓星冰乐是很多人喜欢的星巴克食品,但其玫红的外观却来自一种昆虫‘胭脂虫’。超过6500人联名提出抗议,致使星巴克今日发表声明叫停昆虫着色剂,因为没人愿意在享用喜爱的饮品时吃进磨碎的虫子,一些哮喘患者也可能因此出现过敏。”该微博引起了网友的关注,纷纷对“胭脂虫”产生了兴趣。网友“哑男哑掌柜”介绍,“这种虫是欧洲古代就拿来做口红的,很自然,比工业色素好一万倍。”但也有网友无法接受,认为店家没有及时告知。
传相宜本草违规添加有毒原料 客服回应:会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四年销售约6亿
传相宜本草违规添加有毒原料。12月19日上午,有消息称上海相宜本草在十余款护肤产品中违规添加了一种名为“犁头尖”的有毒中草药。据称,四年内相关产品的销售金额约达6亿元。
报道指出,专业机构对相宜本草的相关产品进行检测后,证实了产品中含有“犁头尖”成分的基因片段。然而,相宜本草并未将这一成分在药监局注册或备案,也未在成分表中如实披露。知情人士透露,为了隐瞒该有毒原料的使用,相宜本草通过委托多家不同公司,在云南等地完成采购、提取、加工和生产等环节。
女子买喜糖送朋友被发现糖中生了虫 商家这样解释
华商报宝鸡讯(记者 杨宁)宝鸡市民王女士结婚在即,买喜糖送给朋友和同事后,发现其中一款巧克力糖居然生了虫。
7月16日,王女士介绍,她计划本月底结婚,近期正在筹备婚礼,“7月10日,我去宝鸡经一路的101小商品批发城购买喜糖,在一家名叫口福商行的摊位购买了700多元的糖。”王女士说,将这些喜糖分开包装后,五六十份送给了同事和亲朋好友,还有300多份准备在喜宴上用。“7月15日,我的一个朋友给我发来一段小视频,拍的是打开糖之后,一条一厘米左右的白色虫子从糖纸里爬出来,朋友说是我发的喜糖生虫了。”
阿里前副总裁奥文:英语好的体育生在今天更适合创业
2023年新消费圈弥漫着“创业将死”和“寒冬论”,曾经在2020~2022年大火的小面赛道、烘焙赛道从高点跌落谷底,虎头局、钟薛高等曾经的明星品牌变得举步维艰,曾经极具活力的美妆圈承压收缩……
利民股份连续4个交易日上涨期间累计涨幅321%
10月23日收盘,利民股份报7.71元,连续4个交易日上涨,期间累计涨幅3.21%,累计换手率7.89%。
资金流向方面,近5日内该股资金总体呈流入状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5日共流入331.44万元。
资料显示,利民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主要从事农药、兽药原药、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农用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以及兽药原料药、粉剂、预混剂和水针剂等系列制剂。市场覆盖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是国内重点农药生产企业之一,在生物农药杀虫剂领域享有重要地位,销量居国内、国际前列。2024年,公司荣登全国农药行业销售TOP100第十八名,“利民领护(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荣获全国植保市场杀菌剂最具爆发力品牌产品奖,“利民领护(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威远多彩(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道安心(40%稻瘟酰胺·嘧菌酯悬浮剂)”3个产品列入《绿色高质量农药产品名单》。公司实际控制人:李明、李新生、李媛媛 (持有利民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比例:20.10、12.19、0.19%)。
【盈拓展览】2024年日本东京国际食品配料暨健康食品展:精彩继续
对于希望拓展日本业务并了解市场最新趋势和创新的食品和饮料行业人士来说,2024年日本东京国际食品配料暨健康食品展览会(Hi Japan)是一场不容错过的活动。
拆迁中10种错误维权理念千万不要中招!(值得收藏)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在面对一些常见问题时就会按照习惯去解决,加之现如今网络的发展非常迅速,想要获取的信息基本可以搜索到。可这两个因素在被拆迁人解决拆迁纠纷的时候常常给人指出错误的方式,且不说生活阅历能不能支撑被拆迁人全面了解拆迁,只说现在的网络信息,每部法律有多重司法解释,每个案件都不是一模一样的。
在拆迁实践中常常遇到此类型的咨询,他们普遍先通过关系四处打听,然后尽可能地操作,最后发现根本无法运转的时候才想来找律师帮忙,而此时案件要么已经进入不可逆的状态,要么维权难度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