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再曝:重大工程涉嫌偷工减料严重安全隐患包银高铁内蒙古段
这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们的重大工程为何屡屡被曝出现问题,上次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于11月12日调查报道,揭露合新铁路(合肥至新沂)多家施工单位以次充好,违规将“三元乙丙橡胶弹性垫层”偷换为不符合铁路行业标准的“再生胶仿制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而报道的记者居然在安徽合新高铁中铁七局施工现场被抢夺手机殴打。
上次的事情还未处理清楚,这次中国交通广播的记者根据举报人透露的信息去到了内蒙古,内蒙古包银高铁新建工程的铁路桥面防水全部使用了“蒙冀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招标采购的不合格喷涂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并涉嫌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埋下安全隐患。
在记者的见证之下,举报人在施工现场对喷涂橡胶沥青防水涂料进行取样,并且送到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
经检测,该样品所检项目拉伸性能(拉伸强度)、低温柔性项目的检测结果不符合Q/CR517.2-2023《铁路工程喷膜防水材料第2部分:喷涂橡胶沥青》标准的技术指标要求。
本来该工程质量在7月份甲方检测的时候就不合格,因此停工了几个月,没想到现在检测依然不合格,而且是在中国交通广播记者监督之下在现场取样,由记者送检的,现在证明时隔几个月之后还是不合格的。
在10月24日,记者去到巴彦淖尔中铁北京工程局包银高铁工程项目的一处工地调查,就连施工人员都说喷涂的材料太薄了,达不到施工要求,记者问施工人员不是已经要求整改了吗,施工人员回答“厚度达不到就达不到,没办法”。
北京交通大学路面桥面材料专家称,喷涂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一旦拉伸强度和低温柔韧性不合格,在低温下很容易造成防水层破裂,失去防水性能,有雨水和融雪之后水分就会渗透到混凝土结构中去,影响混凝土耐久性。
中国交通广播的记者又多次致电施工方蒙冀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了解情况,该公司物资部工作人员称没听说过这件事,而后记者再往下说事,对方就含糊其辞打断记者,直接说了一句“拜拜”就挂断了电话。
包银高铁起自包头站,经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银川市,接入银川站,正线公里,全线分段建设,其中,包头至乌海至惠农段全长约420公里,于2022年4月开工建设。
盼了很久的包银高铁不知道何日才能通车,这种重大的项目都敢偷工减料,不知道当时速250公里每小时的高铁途经偷工减料地方的时候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真的不敢想象,真的是什么工程都敢下手了,出了问题这事是一两个人能扛得住的吗。
开篇提到的11月记者报道合新铁路记者调查被打事件,现在中国交通广播的记者也深入调查采访,并且当场取样送检材料,不得不说我们的记者真的是尽心尽力了,向肩负传播真相、报道事实、揭露丑恶现象、推动社会进步的记者致敬!
调查报道重大工程有偷工减料的问题是在为公共安全负责,早发现早查处,毕竟这样的工程一旦出现问题就是重大问题,而且涉及的是公共安全,除了佩服我们记者的坚持和勇敢,也不得不佩服这些偷工减料的人胆子是真的大,这世界上还有他们不敢下手的事情吗?
除了黑心还能说什么呢,其实层层转包才是问题的所在,层层转包稀释利益,最后干活的就开始偷工减料攫取获利,但这种工程他们真的不怕出问题吗,高铁的路可赖不到大货车头上,这么大的事出了问题谁来扛,谁又能扛得住?
查吧,这不查不行了,这种重大工程偷工减料就是危害公共安全了,时速几百公里的高铁跑在这样的路面谁能放心呢。
来源:【闪电新闻】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近日,我国一项重大的签证政策调整引发广泛关注。国家移民管理局宣布,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过境免签外国人停留时长从144小时大幅延长至240小时。这一举措立刻在海外引起热烈反响,尤其在短视频平台TikTok上。
近日,短视频博主窦先生开车行驶在银昆高速陕西汉中段,被交警设卡引导进入留坝服务区,现场查超速开罚单,此事引发热议。事后,窦先生向汉中南郑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前两天回老弄堂看望外公外婆,听见邻居阿姨们在那“茄山河”(gha se whu,聊天),每句话中都包含了好多“俗语”。上海话里的俗语不仅朗朗上口,更是蕴含着老上海人的智慧。
近日,网上一段疑似飞行员深夜在大桥上失联的事引发广泛关注。视频:飞行员深夜桥上失联,家人发布寻人启事网上一段8秒视频中有一男子的两张图片,其中一张穿着黑色上衣,显得阳光帅气,精神十足,另一张疑似其以前的照片。